柑橘脂点黄斑病是一组真菌性病害,在柑橘树中较为常见,主要危害柑橘叶片和果实,于每年的4-7月份为感染时间,而在9-10月高温天气才会开始发病。发病后可能会导致大规模掉叶,削弱树势,影响柑橘树的生长;同时还会导致果实外观品质下降,影响果皮质量和商品价值。
柑橘脂点黄斑病发病原因
脂点黄斑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和品种、气候条件、树体情况等等或多或少都有原因。
1、脂点黄斑病不是只会出现在某一个柑橘品种上,而是所有的品种都有可能发病,发病规律是柚类>椪柑、温州蜜桔>橙类,相同品种的柑橘树,成年树发病大于幼树,树龄时间越长越严重。
2、柑橘脂点黄斑病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5~30℃,高温高湿的天气容易爆发,特别是多雨天气,病情最容易侵染和传播。若遇到雨季持续降雨、洪涝等灾害天气发病更严重。(柑橘脂点黄斑病在一年中有三个感染高峰期:3-4月,清明前后气温回升,多雨天气是第一个感染的高峰期,主要感染春稍;5-6月,入夏之前气候回暖,且雨水较多,是病菌感染的第二个高峰期,同时也是春稍发病的高峰期;6-7月,是感染幼果的时间段;8-10月,夏季多雨时节,且气温较高,是第三个感染高峰期,也是夏梢发病的高峰期)
3、受红蜘蛛、锈壁虱、蚜虫等虫害危害严重的果园脂点黄斑病感染也很严重;受过冻害、机械损伤、虫伤、日灼等造成了伤口的会为本病害提供感染条件;粗狂式管理、树势衰弱、偏施氮肥、冬季清园不到位的果园,发病也比较严重;
柑橘脂点黄斑病发病症状
柑橘脂点黄斑病最易感染枝稍嫩叶,感染后并无明显症状,等到叶片老熟之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通常叶片感染脂点黄斑病后会表现出3种症状。
1、脂点黄斑型
该症状主要发生在春稍叶片上,发病初期会叶背会有针点大小的黄绿色小点,对光透视呈半透明状,之后扩大成不规则的黄色病斑,随着病菌的不断侵染叶片组织中,叶背逐渐出现凸起淡黄色的小颗粒点。随着病斑的扩散,小点的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出现比较粗糙而坚硬的脂点或者脂斑。且与叶背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初为蜡黄色、边缘模糊,呈斑驳状,后期病斑中央会出现疱疹状小粒点,且病情加重后,会出现掉叶,影响树势。
2、褐色小圆型
该症状主要发生在秋稍上较多,受害叶片刚开始会产生芝麻大小的斑点,后期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病斑,边缘黑褐色隆起,中间灰白色散生黑色小点。
3、混合型
一般多为夏梢上会出现这种症状,黄斑形和褐色小圆形会出现在一张叶片上。
而果实感染脂点黄斑病会呈现两种类型,主要分为黄斑形和腻斑形。
黄斑形:果实在7-8月份果面会出现大小不一的黄色斑块,严重时会病斑会联合感染大部分果面。
腻斑形:发病初期为针头状黑色小点,之后逐渐扩散联合形成大小不一的腻斑,腻斑周围的活细胞长时间维持绿色。
柑橘脂点黄斑病防治方法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分为药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脂点黄斑病药物防治方法
可选用的化学药剂有:醚菌酯、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百菌清、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咪鲜胺、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等。
药物预防方法:
5月中旬到6月中旬使用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防治一次,可保护春稍;7月中旬到8月中旬使用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再喷施两次,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病害。
药物治疗方法:
对已经发生脂点黄斑病病害的柑橘树,可使用代森锰锌+嘧菌酯或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或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等。
农业防治方法
1、水肥管理
我们都知道树势较弱的柑橘树最容易遭受病虫害,只有增强柑橘树的树势,才能提高柑橘树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和增强植株的抗旱和抗冻性。因此水肥管理一定要加强,柑橘树单单只从土壤中吸取到的养分和营养都是有限的,很多营养都是需要水肥去补给的。
2、果园管理
及时修剪过密的枝稍,增加树体的通透性,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摘除感染指点黄斑病的病叶,通过深埋、烧毁、撒石灰腐烂病叶等方式集中销毁等方法,减小病菌的传播;加强对红蜘蛛、锈壁虱、蚜虫和粉虱等害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