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柑橘黑腐病原为柑橘链格孢真菌,属于真菌性病害,危害叶片、枝梢、果实;
2、传播方式:借风雨传播、并由脱落的果蒂部或伤口浸入;
3、发病时间:幼果期、成熟期、贮藏期发生;
4、症状识别:田间幼果受害后常成为黑色僵果,成熟果受害症状变化较大,可分以下4种类型:【黑腐型】病菌自伤口或脐部侵入,初为黑褐色的圆形病斑,后渐扩大,稍凹陷,中部黑色,干燥时病部果皮柔韧,高温高湿时,病部长出灰白色菌丝,后果肉腐烂,病果表面和果心长出墨绿色绒毛状霉层,温州蜜柑和甜橙多为此种症状;【黑心型】病菌自蒂部伤口侵入果实中心柱,并沿中心柱蔓延,引起心腐,受害果肉呈墨绿色,在中心柱空隙处长出大量深墨绿色绒毛状霉,果实外观无明显症状,橘类和柠檬多为此类症状;【蒂腐型】病斑发生于果蒂部,呈圆形褐色软腐,病菌不断向中心柱蔓延,并长出灰白色至墨绿色霉层,甜橙类多有此种症状,枝叶受害,出现灰褐色至赤褐色病斑,并长出黑色霉层,种子带菌则会使刚出土的幼苗枯死;【干疤型】病斑圆形,发生在果皮包括蒂部,深褐色,直径约1.5厘米,病健部交界明显,革质,干腐状,手指压而不破,病斑上极少见绒毛状霉,易与炭疽病干疤症状混淆,多发生在失水较多的果实,主要发生在温州蜜柑;
5、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随病果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枝叶组织内越冬,当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可从花柱痕或果面上任何伤口侵入,菌丝体潜伏在组织内,到后期或贮藏期才破坏木栓层侵害果实,引起腐烂,高温多湿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排灌不良、栽培管理较差、树势衰弱的柑橘园,或遭受日灼、虫伤、机械损伤的果实,易受病菌侵染;
6、防治方法:柑橘果实黑腐病的防治应从采前和采后两方面考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应抓好下述5个环节:(1)加强采前的田间管理及防治工作:除做好开花前、采收后增施肥料,雨季防涝、旱时供水等肥水管理外,还应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做好喷药预防工作,在本病常发地区,至少于果实膨大期及采收前15天喷药;(2)合理修剪,改善园区通透性:剪除枯枝、弱枝、病虫枝、过密枝,防止果实擦伤,对蛀果害虫尤应加强防治,以减少虫伤口;(3)适时采果,精细采收,提高采果质量:根据贮运和销售实际,掌握合适成熟度,晴天采果,在采收、运输、贮藏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轻运,减少各种机械损伤;(4)果实处理:在剔除病伤果基础上,根据贮藏、销售需要,于当天或采后第2天做好防腐保鲜处理,保鲜药剂选用:25%咪鲜胺微乳剂800~1000倍液或42%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500~800倍液或4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创造良好的贮运条件:采果前除做好贮藏库室的消毒外,还要注意调节贮运期的温湿度;
7、药物选择:咪鲜胺、噻菌灵等;
浏览:3002次 配方:1个
1、在剔除病伤果基础上,根据贮藏、销售需要,于当天或采后第2天做好防腐保鲜处理,保鲜药剂选用:25%咪鲜胺微乳剂800~1000倍液或42%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500~800倍液或4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