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柑橘黑星病又名黑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
2、传播方式:风雨、昆虫传播;
3、发病时间:7~11月发生,8月下旬~10月上旬为高发期,主要危害快成熟的果实;
4、症状识别:【叶片症状】常发生在老叶上,通常呈圆形,中央稍四陷,褐色至灰白色,常常有黑色的分生孢子器着生,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易与红蜘蛛为害混淆;【果实症状】黑星病菌主要侵染幼果,幼果期不显症状,若幼果发病严重会引起果实脱落,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在表皮开始出现病害症状,但不会引起果肉腐烂,果实受害后根据病斑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黑斑型:病斑小而浅,仅限于果皮,圆形,边缘黑褐色微隆起,有时病斑外围有绿色的晕圈,病斑中央四陷,灰色至红棕色,常有微凸起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着生;黑星型:病斑很小,直径稍凹陷,灰色至红棕色,或淡红褐色,褐色,常有暗红或褐色的边缘,这种类型的病斑很少产生分生孢子器;毒性型:在条件适宜时,多个斑点联合形成扩散状的大病斑,病斑深入果皮内,褐色至黑色,革质,边界不清,条件适宜时可很快蔓延至整个果实,引起腐烂;
5、发病条件:柑橘黑星病适合的温度为15-38℃,最适温度为25℃,病原主要寄生于病果和病枝叶中,当次年4- 5月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释放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散落在嫩叶、幼果上,在潮湿条件下萌发为芽管侵入为害,病菌侵入后,潜育期长达3~12个月,至果实和叶片将近成熟期呈现症状,故果实在青幼果期虽已受侵染,要等到果实近成熟期才显现症状,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广东、福建和四川,病菌在谢花期至谢花后一个半月内侵入幼果,7月底至8月初开始出现症状,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四川至9月中旬)为果实发病高峰期,11 月病害基本停止发展,高温多湿的气候,发病严重,闷热不通风的果园发病严重,春梢期:危害叶片(发病较轻,高温高湿则重), 谢花期:危害幼果(严重时落果) ,夏梢期: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常比春梢期重), 膨果至转色期:危害果实(显现症状), 贮藏期:危害果实(变黑腐烂);
6、防治方法:增施有机肥,提高树势,做好冬季清园,及时喷药保果,首先要掌握在谢花后半个月内喷药,相隔15天进行复喷,连续2~3次,其次应在7月和10月喷药防治;
7、药物选择:保护性药剂:吡唑醚菌酯、醚菌酯、代森锰锌,治疗性药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硅唑、氟环唑等;
浏览:11173次 配方:2个
1、该配方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在谢花后半个月之内使用;
2、此次喷药主要以保护幼果免遭感病,间隔10~15天,喷第2次药剂,再间隔15~20天,喷第3次药剂,一般需要连续喷2~3次,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
3、保护性药剂: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治疗性药剂:氟硅唑、氟环唑、戊唑醇;
1、该配方主要以治疗+预防为主,常用于谢花后且发生了黑斑病使用;
2、苯甲·嘧菌酯是12.5%苯醚甲环唑与20%嘧菌酯的复配剂;
3、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
4、保护性药剂: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治疗性药剂:氟硅唑、氟环唑、戊唑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