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
炭疽病

炭疽病

柑桔炭疽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为害较重的病害。可引起落叶、枝梢枯死,果实腐烂及落果。带病果实常在贮运期间发生腐烂,所以又是一种重要的采后病害。

柑橘炭疽病的症状有哪些?发病规律有哪些?如何防治?

(1)柑橘炭疽病症状

柑橘炭疽病症状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可引起落叶、枝梢枯死、果实腐烂和落果,病斑上有黑色小点。炭疽病为害叶片分急性型(叶枯型)和慢性型(叶斑型)两种症状,叶枯型病斑多自叶缘、叶尖或沿主脉发生初为淡青色似开水烫伤的水渍状小斑,后迅速扩大呈纹状,病部组织枯死后多呈“V”字形或倒“V”字形,此种症状冬春在老叶、夏秋在新叶上出现较多;叶斑型病斑多发生在老熟叶片近叶缘处,病斑中央浅灰白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会出现许多红色带黏性小粒点,干燥时则出现黑色小粒点。枝梢受害后也有两种症状,一种是由梢顶向下枯死,另一种是发生在枝梢中部,从叶柄基部腋芽处或受伤皮层处开始发病。幼果期发病,病果腐烂后,失水干枯变成僵果悬挂在树上。在8~9月果实生长中后期,也会发生蒂枯症状造成落果。

(2)柑橘炭疽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从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为害。该病为弱寄生菌,凡因栽培管理不善或在冻害严重、高温多雨、低温潮湿等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均能加剧病害发生,成熟过度或有伤口的果实也容易感病,所以在春、夏、秋梢嫩叶期、幼果期和8~9月果实成熟期均有发病高峰。

(3)柑橘炭疽病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做好防冻、防旱、防涝和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2)搞好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枯枝,摘除、捡拾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同时树冠喷布2~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500倍,减少病原。

3)药剂防治。在嫩梢嫩叶期,特别是幼果期和8~9月果实成熟期,适时喷药保护。常用药剂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50%新灵可湿性粉剂600倍,大生M-451000倍或猛杀生800倍液,40%福星6000倍液。

柑橘炭疽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柑橘炭疽病的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枝梢、花、果实部分,亦为害苗木、大枝和主干。为害温州蜜柑叶片有三种症状类型。

(1)普通型炭疽病。①缓慢型:叶斑轮廓明显,呈近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3~2厘米,病叶脱落缓慢。②急性型:病叶多自叶尖、叶缘或沿主脉发生淡青色或青褐色如开水烫伤状的叶斑,3~5天后枝梢和嫩叶处凋萎变黑,上面出现橘红色带黏质小液点的分生孢子团。雨后高温发生较多。5月中下旬为当年春叶发病始期,7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为当年春叶第一个发病高峰期,11月中下旬起进入第二个发病脱叶高峰期。

(2)落叶型炭疽病(又称“叶斑病”)。叶上病斑多自叶尖开始,初期呈淡青色而稍带暗褐色,后迅速向叶基方向扩展成黄褐至深褐色、边缘不清晰、云纹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型叶斑,有时可达叶的1/2或2/3以上,可造成大量落叶。基本上发生于上年生老叶上。

(3)次生型炭疽病。病叶初期在两侧脉与主脉间朝叶缘方向形成棱角状的褪绿斑,水渍状和半透明状,最后褪绿斑内呈现出枯焦区域。大多发生于坡地上部、土层瘠薄、未深耕改土或严重受旱而未行灌溉的橘园。10月上中旬为叶肉组织萎缩褪绿初期,10月下句至11月中旬为全年叶肉组织萎缩发生盛期,翌年2~3月为次生型炭疽病发病落叶高峰期。花朵发病,雌蕊柱头发生腐烂,褐色,引起落花。果柄被侵染,较多见于甜橙和碰柑,初期呈淡黄色,后变褐色干枯,呈枯蒂状,果肩部黄色,随之落果,或果肩渐干枯,病果挂在树上。

【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培管。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适当施用磷钾肥;及时排灌、治虫、防冻,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减少病原。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叶、衰老叶、交叉枝及过密枝,将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并全面喷洒0.5~0.8度石硫合剂一次,以减少菌源,使树冠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春、夏梢嫩梢期和果实接近成熟期,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防治药剂主要有:早春萌芽前喷0.8~1度石硫合剂1次。春芽米粒大时喷0.5%等量式波尔多液1次。幼果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喷25%咪酰胺乳油500~1000倍液、10%甲醚苯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粉800~10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粉600倍液1~2次。9~10月喷50%代森锰锌可湿粉600倍液1~2次。

柑橘病虫害用药

柑橘苗木

种植技术 柑橘问答 全年管理 柑橘品种 病虫害 农药稀释 病虫用药 苗木信息 卖果信息 收果信息